耳机检验方法与标准详解

耳机检验方法与标准详解

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,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,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。从整个音频行业的发展来看,无线耳机仍然算是新生事物,发展时间并不长,目前仍处在上升期,用户需求不断提升,用户对无线耳机的期望值也在提高,这就是对行业提出的新的考验。随着用户量的提升,用户对耳机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,这就使耳机的验货和检测显得更加重要。那么耳机怎么检验呢?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耳机的检验方法与标准。

一、耳机基础知识

1.耳机的分类

虽然市场上的耳机各式各样,本质上来说,耳机的种类是很有限的。

按产品结构可分为:开放式、半开放式和封闭式;

从佩戴方式可分为:头戴式、耳塞式、入耳式、后挂式、耳挂式;

按照换能原理分为:动圈式和静电式

耳机的构成:

头带:头带一般分为钢头带跟塑胶头带两种。钢头带一般是在一个PVC软管里面配一条钢梁,也有双头带跟单头带之分。钢头带结构的耳机出了钢梁外一般还配一条弹性皮头带,以此来调节佩戴的舒适度。而塑胶类的头带一般都是用PP料制成的头带,这种材质的塑胶比较柔软,富有韧性。

锁片:塑胶/钢条(金属);头带式耳机才会有

支架:塑胶/钢条(金属);头带式耳机才会有

耳壳:耳壳的材质一般为塑胶、金属和木质。表面喷漆一般分为普通漆、UV漆、橡胶漆。

UV漆是在普通油漆上面再喷一种透明光亮的UV油,让产品表面质感更加光滑亮丽。橡胶漆是在普通油漆上面再喷一种橡胶油,让产品表面质感更加柔软。

耳套:耳套的材质一般有海绵、绒布、皮质、硅胶四种。

海绵耳套透气、便宜,但比较容易损坏;绒布耳套佩戴舒适,但容易脏;皮质耳套质感好,给人感觉更加高档,但不透气,不适合夏天佩戴;硅胶耳套佩戴凉爽,适合在夏天使用。

喇叭:钕铁硼材质,口径:一般f9、f10、f30、 f40、f50。

外置麦克风/线麦:塑胶 咪杆(鹅颈管)、咪头(塑胶);

装饰件:耳机上起装饰作用的小配件;

导线:长度:随身听1.2米左右,家用电脑2.2米左右;材质:插线一般分皮线跟编织线(布线)两种。皮线质感好、柔软、富有弹性;编织线更抗磨损、抗拉伸,但弹性不足。

无麦耳机的插线一般为3芯:地线、左、右信号线;有麦耳机的插线一般有4芯跟5芯这两种规格。4芯的插线是左右底线共用,效果没5芯的插线好。一般牌子的耳机线材都会有防断丝,如果没有防断丝的一般用不到1个月耳机就会报废了,这种耳机在国外是不会有的,你们懂的。 大多数耳机线都以铜为原料,一般的纯度(一般用几N表示,比如4N、6N……)越高导电性越好,信号失真越小,常见的有: TPC(电解铜):纯度为99.5% OFC(无氧铜):纯度为99.995% LC-OFC(线形结晶无氧铜或结晶无氧铜):纯度在99.995%以上 OCC(单晶无氧铜):纯度最高,在99.996%以上,又分为PC-OCC和UP-OCC。

插头:耳机的插头分为6.35mm跟3.5mm、2.5mm、USB四种。插头表面分镀金跟镀镍两种,镀金的抗氧化能力更好。我们看到最多的3.5mm的,USB头都是电脑上用的,都是自带声卡的。

线控:调节音量,上有调音纽;

老鼠尾:连接两个部件中间的皮圈(护线圈);

分线胶:一条线分两条线中间的固体胶皮;

2.耳机重要参数

(1)阻抗常见标准:16/32欧姆±3-15%(看客人要求)

阻抗小的耳机容易被音频设备驱动,由于CD和MP3本身的功率不大,因此适宜选配低阻抗的耳机产品,通常在32欧姆以下比较合适;

(2)灵敏度常见标准:90-120db

对于MP3等便携播放器来说,灵敏度越高,意味着在同等音量下能听到更多的音乐细节,一款适用性广的耳机,灵敏度最好在100d以上;

(3)频响范围常见标准:20-20KHz

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响区间为20-20KHz,因此耳机的频响范围越接近这个区间,所能“听”到的声音就越完整。反映到收听效果上,就是细节越丰富。

二、耳机通用检验规范

(一)检验工具

直尺、游标卡尺、塞规、比对片、条码枪、防静电手套或指套、防尘布、酒精、小刀,封箱胶布、透明胶带。

(二)检验条件

视力:检验员视力要求不低于1.0(含矫正视力);

距离:人眼与被测手机表面的距离为300mm±50mm;照明:冷白荧光灯(光源在检测者正上方),光照度为1000±200Lux;

温度:15-35℃;

湿度:20%-75%;

检视角度:产品检视面与桌面成45度角,上下左右各转动45度(如下图):

(三)缺陷定义

1、整机装配缺陷定义

段差:两个零件装配面理论设计为零偏差,由于有加工误差,实际装配面所产生的错位偏差。

顺差:在正常使用时,正视使用面所看到的段差。

逆差:在正常使用时,正视使用面所看不到的段差。

2 塑胶件不良缺陷定义

点缺陷:具有点形状的缺陷,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。

异色点: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。

气泡: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,造成成型后产品内部有缩孔。

多胶点: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产品表面有细小的塑胶凸起。

缩水: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,其压力损失很大,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。

亮斑: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,由于壁厚不均匀,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。硬划痕: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塑料件表面有深度的划痕。

细划痕:塑料件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。

飞边: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,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废边。

熔接线: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,遇到阻碍物(型芯等物体)时,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,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,叫做熔接线。

翘曲:塑料件因内应力而造成的平面变形。

顶白/顶凸: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,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。

填充不足: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,使融熔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。

银条: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。

流纹:产品表面以浇口为中心而呈现出的年轮状条纹。

烧焦: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局部的塑料焦化发黑。

边拖花: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,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。

破裂: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。

色差: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的颜色的差异,称为色差。

杂质:有异物混入原料中等原因,成型后在产品表面呈现出斑点。

彩虹现象:指透明区域在反光条件下出现彩色光晕的现象。

变形:由于成型品的收缩不均,导致成型品内部形成应力。

咬花缺陷:由于放电时间长短、电流强度大小或药水腐蚀时间控制不当,塑件表面的咬花纹路或图案与标准样品有差异。

透明度差:指透明区出现模糊、透明度不佳的现象。

透光:印刷区域有漏印的部位,造成光线能从背面穿到正面,称为透光。

3、喷漆件不良缺陷定义

点缺陷:具有点形状的缺陷,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。

颗粒: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。

硬划痕: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喷漆件表面有深度的划痕。

细划痕:喷漆件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,看上去不明显。

积漆: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。

阴影:在喷漆件或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较周围暗的区域。

桔纹:在喷漆件或电镀件表面出现大面积细小的像桔子皮形状的起伏不平。

透底: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层过薄而露出基体颜色的现象。

鱼眼: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适而造成在喷漆件表面有凹陷或小坑。

多喷:超出图纸上规定的喷涂区域。

剥落:产品表面上出现涂层脱落的现象。

毛絮:油漆内本身带有的,或油漆未干燥时落在油漆表面而形成的纤维状毛絮。

色差: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(客户承认样品)的颜色的差异,称为色差。

光泽不良: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(客户承认样品)光泽不一致的情况。

手印:在产品表面或零件光亮面出现的手指印痕。

异色点: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。

雾状:整个产品表面的光泽度不好,看上去像有一层雾。

缩水:在塑料件表面有缩水,但喷漆后没有盖住或更明显。

气泡: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,造成成型后产品内部有缩孔。

多胶点: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产品表面有细小的塑胶凸起。

麻点:密集的颗粒状点缺陷。

色泽不均:由于喷涂参数或工艺的问题,同一产品表面光泽或颜色出现不一致情况。

透光不良:产品壳件要求实现透光效果时,表面透光效果与所期望的透光不一样

4、五金件不良缺陷定义

漏镀:应该电镀的地方没有电镀。

镀层脱落:由于镀层附着力不好造成镀层与基材之间有分离。

锈斑:由于没有电镀好,造成基材与外界环境接触而发生了化学反应。

凹坑:电镀工艺没有控制好造成电镀件表面有小坑。

碰伤:受到外力作用造成零件表面有损坏。

毛刺:在零件边缘处有多余的废料。

气泡:零件表面局部区域有镀层鼓起的现象。

缩孔:压铸件在冷凝过程中,由于内部补偿不足所造成的形状不规则,表面较粗糙的洞。

欠铸:金属液未充满型腔,铸件上出现填充不完整的部位。

粗糙:镀层表面不光滑。

细划伤:没有深度的划痕。

硬划伤:有深度的划痕。

色泽不均:零件表面的光泽与颜色呈现出不均匀的现象。

翘曲/变形:零件表面不平整。

油污:附在零件表面的油垢。

压痕点:表面压伤的凹点。

光泽不良: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(客户承认样品)光泽不一致的情况。

麻点:密集的颗粒状点缺陷。

色差: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(客户承认样品)的颜色的差异。

色泽不均:由于阳极参数或模具设计本身的问题,同一产品表面光泽或颜色出现不一致

5、印刷/打印图文不良缺陷定义

印刷的位置和对齐:偏出规定的印刷位置。

印刷样式不一致:印刷时印刷图样和规格不一致。

颜色和色调差异:颜色和色调偏离规格要求。

厚度和平坦度差异:厚度和平坦度偏离规格要求。

缺角:图文字体缺损。

发散:图文字边模糊。

线细: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充满而宽度变小的现象。

残缺:印刷文字或图案线条局部未印刷上而出现残缺的现象,包括出现在墨膜的边缘或中间。

断线:印刷线条中断、无墨迹(露出基底)的现象。

龟裂:印刷墨膜表面出现的细小裂纹及粗糙现象。

网痕:因油墨流动性差而在印刷墨膜上显露出丝网网纹痕迹的现象。

毛刺:因油墨悬空渗透而在印刷线条边缘出现锯齿状墨膜的现象。

洇墨:指在印刷线条外侧有油墨溢出的现象。

橘皮:印刷墨膜表面不平滑、出现橘皮状凹凸不平的现象。

叠印:即重叠的墨膜,多出现在套色印刷上。

滋墨:印刷图文部分和暗调部分出现的斑点状印迹。

飞墨:当网版与承印物脱离时,油墨没有及时断开而被拉成细丝,慢慢拉断后再倒向两边,从而形成与印迹相垂直的细丝的现象。

套印:两色以上印刷时,各分色版图文能达到和保持位置准确的套合;套印不准是在套色印刷过程中,印迹重叠的误差——印刷位置不正,产生错位、空白的现象。

擦花:印品受摩擦后导致的区域性的痕迹。

墨杠:由于墨辊在与印版表面接触时产生瞬间的滑动摩擦,在局部区域内网点扩大产生的一条明显的深色条纹。

水杠:由于水辊与印版表面接触时产生瞬间的滑动摩擦,在局部区域内网点缩小产生的一条明显的浅白条纹。

深度划痕:划痕具有一定的深度,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其明显凹于印品表面。轻微划痕:用手触摸时感觉不到其凹于印品表面的划痕。

脱坑:表面纸板和坑纸脱离粘接不牢的现象。

爆刀爆线:产品成形时沿啤切压痕处裂开。

爆色/脱漆:印品表面有油墨脱落的现象。

易脆:弯折印刷材料时,表面发生破裂的现象。

超线/离线:纸盒粘装时的粘接位置超过或未达到规定的尺寸位置。

脏污: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油墨,粘在另一印张的背面,造成蹭脏。

色差: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颜色的差异,称为色差。

气泡:覆膜彩盒表面有小的气泡产生的现象。

皱褶:覆膜彩盒表面起皱的现象。

条痕:印品表面出现的条状印痕。

异色点: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。

脏污:包括手印、油渍、指纹、污迹、白雾等不良现象。

溢胶:彩盒固有加工工艺中,粘合处因胶水过多溢出规定的粘贴面积,多余的胶水部分。残胶/胶水痕:

流线,操作过程中造成的胶水污染,如操作员手指上的胶水意外污染粘附在彩盒表面干涸后形成的丝状,条状,块状等的可擦除的污染。

6、密集缺陷

两点缺陷、线缺陷、区块缺陷中心距离≦15mm,则为密集缺陷。本标准中规定可接受缺陷不允许密集。


领航验货、监装、验厂服务: 电话:+1 6265869231
扫一扫,微信咨询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